close

山東教育改革:“全面改薄”促均衡保公平



8月17日,中國教育報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 神州看教育【山東篇】”,以第一版頭條和第四版整版的篇幅,集中報道山東五年來教育改革發展成就。在“全面改薄”工作中,山東主動落實政府責任,強化政策保障,加大統籌協調力度,重點解決“錢、地、人”等方面問題,走在瞭全國前列。

落實政府責任,強化政策保障,重點解決“錢、地、人”問題——

山東:“全面改薄”促均衡保公平



山東省蓬萊市第二實驗小學東校區新建成後,學生們在操場上高興地放飛紙飛機。(資料圖片)

■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15

“‘全面改薄’之前,很多老師一直住在上世紀50年代建校時蓋的瓦房裡,有的好幾個人擠一間,學生住的也是大通鋪,我這個校長看在眼裡,幹著急又沒辦法!”近日,記者在地處沂蒙山區深處的山東省沂水縣諸葛鎮第一初中採訪時,該校前任校長朱培劍一說起“全面改薄”前學校的情形,就不住地搖頭感嘆“不堪回首”。

三載轉瞬逝,舊貌換新顏。“前兩年建起瞭寬敞明亮的餐廳、宿舍樓、綜合教學樓,今年又建成100套鄉村教師周轉公寓,功能教室和信息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師生還用上瞭空調、塑膠操場!”該校校長於鬆磊說,學校建設總投入3200多萬元,學校隻管使用,資金、建設等問題都不用操心。

這所學校發生的巨大變化,是近年來山東“全面改薄”工作的一個縮影。該省“全面改薄”規劃覆蓋全省15個市111個縣(市、區)的9765所項目學校,規劃投入420.88億元,建設校舍2139.47萬平方米,惠及460多萬名學生。

在“全面改薄”工作中,山東主動落實政府責任,強化政策保障,加大統籌協調力度,重點解決“錢、地、人”等方面問題,走在瞭全國前列。

運用“兩大引擎”,督促政府落實主體責任

“‘全面改薄’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教育民生工程,也是保障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時任山東省常務副省長孫偉說,“大力推進‘全面改薄’工作,就是要鎖定貧困地區、聚焦薄弱學校,以大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為重點,通過抬高底部的方式,實現全省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

“全面改薄”首先涉及政府主體責任落實的工作。山東又是如何調動地方政府“全面改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呢?

抓住“一把手”工程,強化工作考核和監督落實是有力舉措。“省委、省政府將‘全面改薄’工作納入對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各市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並實施重點監督檢查。”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左敏說。

在考核監督“指揮棒”的強力引導和推進下,省、市、縣三級政府也隨之成立“全面改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辦事機構,將其作為政府“一把手”工程,層層明確目標、分解任務、壓實責任。

擁有千萬人口的臨沂市地處革命老區,“全面改薄”需要改造建設的學校多達1554所,校舍建設規劃面積高居全省第一位,規劃投入資金總量居全省第二位,“全面改薄”任務相當艱巨。“市委、市政府將‘全面改薄’納入對縣區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量化打分、雙月通報制度,並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有力促進瞭工作開展。”臨沂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市政府總督學杜以堅說。

截至今年7月,臨沂市已投入各級資金86.57億元,實際建設資金投入、開工面積、設施配備均已超過規劃總量。“沂蒙山區七十二崮,現在崮上再也沒有需要‘爬天梯’上學的孩子瞭!”沂水縣教體局副局長、教育督導室主任劉增祥說。

今年7月,樂陵市最後一處“全面改薄”校舍建設工程——西段鄉中心小學教學樓主體完工,成為又一個城鄉最漂亮的建築。該校投資2000多萬元,不僅新建瞭標準化教學樓、操場及教師宿舍,還配備各種功能室,改善瞭1000餘名學生的就讀條件。

樂陵市已完成投資14億多元,並建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考評辦兩條督查考核線,對工程進度遲緩、措施不力、懈怠應付的單位及主要負責人實行“一票否決制”,形成責任倒逼高壓態勢,新建教學樓、宿舍樓、餐廳等155棟,超額完成瞭各項建設指標,從根本上改善瞭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山東還建立瞭督查工作省直部門負責制,各省直部門牽頭負責專項督查工作,重點強化‘全面改薄’等各項工作督查機制,有力促進瞭‘全面改薄’工作順利開展。”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說。

加強部門協調,確保政策配套

“‘全面改薄’是黨委、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單靠學校、教育部門很難解決,更需要相關部門協同配合,落實配套政策。”左敏說。山東發改、財政、國土、住建、環保等部門積極參與“全面改薄”工作調研和督查,對工作中發現的制約因素和問題積極主動研究解決,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薄弱學校改造,“錢”是一個大問題。為此,山東省級財政規劃投入85億元,市縣財政規劃投入253.6億元。在加大財政投入外,山東還制定出臺瞭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免收、減免相關收費項目,降低學校建設成本。

“山東省財政廳、省物價局、省教育廳等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減免中小學校舍建設有關收費的通知》,免收中小學校舍建設涉及的2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免瞭12項經營服務性收費。僅到2015年底,各市累計減免中小學收費達10.05億元。”山東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李娥說。

這些免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主要包括土地復墾費、土地登記費等24項,減免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主要有施工圖審查費、建設工程交易服務費等12項,既大大縮短瞭手續辦理時間,還直接降低學校建設成本15%左右。

建設用地也是“全面改薄”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張店區馬尚一中的學校建設用地,原本是幾個村湊起來的,征地拆遷就涉及集體土地、國有林地、民宅等各個方面﹔沂源縣城北學校改造涉及農民土地、村民墳地等多種土地關系。既要建好學校,又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必須經過部門聯動、多方協調才能順利解決問題。”淄博市教育局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和“全面改薄”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宋樂成說。

經過各部門協同配合,目前馬尚一中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城北中學建設項目也在順利開展。淄博市將提前一年完成“全面改薄”工作任務。

針對學校建設用地不足的難題,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省教育廳聯合出臺瞭《關於做好“全面改薄”用地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導省、市、縣三級進行科學統籌,做好“全面改薄”用地保障工作。

“2015年,省級單列‘全面改薄’項目用地2000畝,在具體工作中,則根據實際需求保障地方申請‘全面改薄’新增用地約3500畝,實現瞭應保盡保。”李娥說。山東每年從全省用地規劃中單列部分土地指標,專項用於“全面改薄”﹔新增用地指標、盤活的存量用地和增減掛鉤節餘用地指標等,優先用於“全面改薄”。到2016年8月底,山東共解決學校建設用地指標1.25萬畝。此後,山東又在用地計劃中預留“全面改薄”等土地指標兩萬多畝。

綜合施策形成“全面改薄”合力

眾所周知,“全面改薄”是義務教育的兜底工程、民生工程,需要完成大量的建設配套任務。在山東,項目建起來、設備配進來並不是改薄工作的終點,當地非常重視把“全面改薄”與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計劃等工作協同推進,力求提升農村教育的內涵。

師資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一個薄弱環節,解決好“人”的問題,無疑是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的重點。山東省結合“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不斷強化薄弱學校師資保障。

“在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中,山東在提高中小學中高級教師崗位比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向農村薄弱學校教師傾斜提高1—2個百分點,僅此一項,鄉村學校中高級教師的崗位就增加瞭2.8萬個。”張志勇介紹說。

“此前全鎮三四年連一個中高級職稱名額都沒有,2016年省裡這一政策落實後,西河鎮一下子就來瞭10多個中高級教師職稱晉級的名額。老師們看到瞭希望,幹勁又上來瞭!”淄博市淄川區西河中心校校長張雲鼎說。

同時,山東創新工作思路,實施“鄉村學校特級教師崗位計劃”,在每個農村義務教育學區設立一個特級教師崗位,聘期內可享受特級教師津貼,以示范引領農村教師專業成長。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教師王萬紅,今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評上瞭當地鄉村學校特級教師,不僅被納入省級教師培訓計劃,每年可享受不少於7天的學術假期,還將按相關政策享受津貼。

山東還創新教師編制管理辦法,採用班師比和生師比相結合的辦法,對農村薄弱學校年級學生數達不到標準班額數的學校核定編制,僅此一項,2016年山東就核定教師編制37562人。此外,山東還將在兩年內補充1.8萬名教師,補齊鄉村學校短缺學科教師。

山東還將“全面改薄”與教育精準扶貧相結合,遴選建設教育志願者團隊,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14個財政困難縣開展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學科教學技能培訓,受訓教師已達到3811人。

山東省2016年一項項目終測數據顯示,通過志願送教服務,貧困地區小學英語參訓教師學科基本技能達標率從49%提高到瞭78%,音樂參訓教師學科基本技能達到高級水平的比例從7%提高到瞭52%,農村薄弱學校教師學科技能整體水平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山東“全面改薄”校舍建設開工面積2352.7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011.52萬平方米,購置計算機、教學儀器設備1780.67萬臺(套),課桌凳307.96萬套,圖書6935.96萬冊,生活設施191.52萬套,“全面改薄”取得瞭豐碩成果,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山東也將力爭於2017年底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任務。

2015年11月,全國改薄辦組織10個省份到山東召開座談會,學習其典型經驗做法。2016年9月,山東又在全國“全面改薄”工作現場推進會上作瞭典型發言。(本報記者 魏海政 王友文)



深化“3+1”綜合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一戰略主題,從調動校長、教師、學生三個方面積極性入手,著力破解辦學為什麼、教學為什麼、學習為什麼三個帶有根本性的難題,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考慮改革的系統性、關聯性和耦合性,系統設計,確定瞭“3+1”教育綜合改革的整體思路。這個“3”,就是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這個“1”,就是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

2014年,我們用瞭將近一年時間進行深入調研,在認真總結各地試點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形成瞭《關於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出臺瞭20餘個配套文件,重點從課程教學、考試招生、教育評價、校長職級制試點、教師隊伍建設、社會力量辦學、全社會參與監督等七個方面,全面啟動實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煙臺、濰坊、威海、濱州市獲批省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青島市為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全省基本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銜接的改革總體格局。

一是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制定《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積極開展試點,初步構建起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踐活動課程“四位一體”的德育課程體系。2015年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全國推廣我省做法。二是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革,實施特色高中建設計劃、高等學校和普通高中聯合育人計劃。支持學校開發校本課程、開設特色課程和實踐課程,推進分層教學與選課走班。三是實施“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在全國率先以省為單位整體推進中小學教師“前級擴大機推薦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全省17市均印發改革實施意見,137個縣(市、區)已全部實施“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教師真正由“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全省17市均出臺瞭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實施方案,9市完成校長職級認定。四是建立多元評價制度。逐步建立要素多元、形式多樣、素質導向、程序科學的評價制度,探索實施第三方教育評價,以規范辦學、創新發展為標準評價學校﹔以師德和育人業績為標準評價教師﹔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標準評價學生﹔將由管理部門單一評價改為社會多方參與評價。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3+1”教育綜合改革,在山東最初是從職業教育開始的。職業教育改革成為山東教育綜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積累瞭經驗、增添瞭信心。

一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我們把人才的培養從中職到本科、從高職到本科、從中職到高職貫通起來,打破瞭職業教育隻在中職的天花板,開展中職與本科“3+4”、高職與本科“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試點院校已達81所、共計147個專業點。二是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主要推進教學標準與行業的技術規范、職業資格標準這兩方面的有效對接,成立20個省級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相銜接的課程體系。三是建立體現職業教育特點、靈活多元的教師供給機制。四是逐步完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出臺9項稅收優惠政策,將學生實習實訓補貼和投保經費統一納入公用經費補助范圍。組建9個省級職教集團、122個市級職教集團。紮實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全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已覆蓋15市,項目合作企業共計153傢。

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16年,山東省把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作為全省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印發瞭《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制定13個配套文件,全面啟動實施瞭高等教育綜合改革。

一是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督促高校健全落實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政決策機制,以尊重教育規律為原則的學術決策機制,以師生廣泛參與為特征的民主決策機制,以有效監督為目的的回避、公開機制。二是對高校實施分類管理。率先在全國推進省屬高校轉型發展,將省屬高校確定為應用基礎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三種發展類型,省財政投入6.5億元,重點建設5所應用基礎型、15所應用型高校。三是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理順學校與社會、學校與政府的關系,依法落實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實行本科高校人員控制總量備案制度。四是實施“雙一流”建設工程。立項建設32個一流學科,評審認定60個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建設專業(群)、40個培育建設專業(群)。推動科研院所與高校資源整合,完成省內燃機研究所並入山東交通學院、省化工研究院並入青島科技大學的相關工作。正式啟動齊魯工業大學等三所高校與省科學院等科研機構整合共建工作。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我省作為第二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出臺《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制定《山東省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方案》,全面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深化中小學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實行義務教育“零擇校”。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實行多次考試、等級考試、綜合評價。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實行等級錄取或者“分數+等級”錄取機制。二是建立高等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制度。從2012年開始,我省實行以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為主要形式的分類考試招生制度。春季高考主要為高職學校和部分應用型本科選拔人才。健全春季高考“文化知識+專業技能”考試模式,實行按專業類別填報志願和平行志願錄取辦法。2016年,選擇9所本科高校實施綜合評價招生試點,推進瞭高校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模式改革。作為第二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2017年秋季入學高一新生推行“兩依據、一參考”的考試招生模式。三是不斷優化高考考試形式和內容。改進高考科目設置,自2014年起,夏季高考調整為“3+綜合”模式。推進夏季高考命題改革,不斷擴大全國試卷使用范圍。四是完善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保障高考錄取機會公平。實現全省統一劃定各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實行平行志願填報和錄取,提高考生報考志願滿足率。春季高考實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考專業知識和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在全國率先取消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高考報名戶籍限制。嚴格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取消6項鼓勵性加分政策,保留5項全國性扶持性加分政策。實施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面向全省52個省財政困難縣定向招生。

山東“3+1”教育綜合改革實施幾年來,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瞭突破進展,破除瞭一些體制機制障礙,教育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城鄉、校際差距不斷縮小,教育公平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結構進一步優化,與山東經濟社會發展適應性不斷增強﹔教育保障切實加強,改革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教學改革全面深化,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山東省教育廳廳長 左敏)

山東2億元財政資金帶動30多億元投入,產出經濟效益523億元

高校協同創新:小投入撬動大產出

“青島科技大學牽頭組建的‘綠色輪胎協同創新中心’省財政專項投入2300萬元,帶動牽頭高校投入1.95億元,其他協同單位特別是軟控股份有限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音響換電容膠股份有限公司等,共投入3.6億元,產生經濟效益17.1億元,社會效益5.8億元。”近日,本報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近幾年來,一直靜靜開放的山東高校協同創新之花,已經結出瞭一大批豐碩的成果。

自2013年山東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省科技廳聯合實施“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計劃”以來,山東共立項23個、培育建設12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協同省內外高校45所、科研院所54個、企業103傢、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20傢,覆蓋瞭全省83%的碩士以上授權高校。

“通過這一計劃的實施,已初步形成瞭‘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科研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在人才培養、團隊建設、學科建設、產業發展、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瞭顯著的成效。”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郭建磊說。

在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中,山東省財政專項經費發揮瞭重要的杠桿作用,小投入撬動瞭大產出。“首期省屬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省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2.69億元,多渠道帶動經費投入34.97億元,使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研發資金的蓄水池,產生瞭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經濟效益就達到523億元,投入和產出比極為可觀。”郭建磊介紹說。

輕工生物基產品清潔生產與煉制協同創新中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該中心牽頭研發的“速生闊葉材制漿造紙過程?催化關鍵技術及應用”和“新型澱粉衍生物的創制與傳統澱粉衍生物的綠色制造”技術,分別獲得瞭2014年度和2015年度國傢技術發明二等獎,為企業帶來產值逾150億元。

協同創新中心在產出重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提升瞭高校的學術影響力、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山東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已承擔國傢級課題1478項,省部級課題1540項,產出標志性成果740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743項,成果轉化590項。其中化學成像功能探針協同創新中心發表的學術論文《活細胞中四種腫瘤標志物的同時檢測與成像》,在國際化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科學》(Science)專門刊文介紹瞭這一成果,指出“應用納米粒子生物傳感器作為細胞內的探針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領域,並且已經開始獲得成功”。

“人人有學上,傢傢有希望”

山東實施“323”教育精準扶貧

“我們‘第一書記’工作組調研發現,董口鎮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優勢,經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並請學校專傢現場考察論証,投入40萬元擴大種植面積,建設金銀花加工廠,每年為金銀花種植戶增收100餘萬元,並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豐富種植品種、擴大種植面積,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帶動農民發傢致富。”近日,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書記”工作組組長王永志介紹說,作為山東省教育精準扶貧“323”工程中“高校科技扶貧網絡”建設項目之一,該校在鄄城縣董口鎮的扶貧工作取得瞭明顯成效。此外,該校在菏澤市鄆城縣年產2500噸中藥飲片的項目也已投產,年銷售額達1億元,實現利稅500萬元。

近年來,山東省教育系統以教育精準扶貧“323”工程為統領,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現代性作用,精準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群體的脫貧需求,全力構建教育精準扶貧體系,使“人人有學上,傢傢有希望”的教育扶貧工作深入推進並取得瞭顯著成效。

“教育精準扶貧‘323’工程,通過實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普及計劃’‘貧困地區教師隊伍提升計劃’三項計劃,構建‘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網絡’‘高校科技扶貧網絡’兩個網絡,完善‘建檔立卡貧困傢庭學生資助體系’‘特殊群體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體系’三個體系,通過系統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阻斷瞭貧困代際傳遞。”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國前說。

今年上半年,全省貧困村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20所、幼兒園361所,完成瞭省直“第一書記”幫包村幼兒園園長輪訓。同時,重點實施“貧困地區教師隊伍提升計劃”,構建貧困地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

在全省構建“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網絡”,也是山東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目前,全省已結成3738個城鄉幫扶對子,實現貧困村學校結對幫扶全覆蓋。山東師范大學與東明縣簽訂教育合作框架,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5所學校,分別與東明一中等5所學校結成對子,先後組織200多名優秀教師赴東明送教交流。該校還承擔瞭東明縣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學科教學技能培訓項目,受訓教師達6000餘人次,該校“第一書記”項目所在鎮基礎教育事業各項指標均排在全縣前列。

此外,我省還重點加強建檔立卡貧困傢庭學生資助體系、特殊群體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體系建設,實現各級各類傢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資助政策的全覆蓋,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傢庭學生20.3萬人。在全省扶貧工作重點村中小學校設置留守兒童關愛室2320個,音響電容價格惠及留守兒童6萬人。2016年,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農村初中畢業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比例達到78.98%。在今年的高考招生錄取中,已有2215名貧困地區學生被本科高校錄取。

數說變化:

323.63億元

十年來,山東各級財政共投入學生資助資金323.63億元,學生資助資金投入大幅增長,年度投入由2007年的14.35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8.59億元。

1.01億人次

十年來,全省共資助學生1.01億人次,資助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由2007年的988.15萬人次增長至2016年的1283.56萬人次,增長30%。

661所

“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優先對661所重點村中予以重點扶持,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5.8億元。

762所

截至目前,“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普及計劃”在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已建設完工幼兒園762所。

1.8萬名

2016年至今,全省新增鄉村教師1.8萬名。2016年城鎮學校向貧困地區鄉村學校交流教師1.22萬人,2017年8701人。

3738個

全省已結成3738個幫扶對子,基本實現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學校結對幫扶全覆蓋。

38項

在“高校科技扶貧網絡”建設中,設立省高校科研計劃項目38項,組建專傢服務團隊105個,基本實現扶貧重點產業全覆蓋。

從15%到30%

擴大傢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范圍,由15%擴大至30%,全面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傢庭寄宿學生。

9.01億元

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建檔立卡貧困傢庭學生資助資金9.01億元。2017年,全省核準並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傢庭在校學生20.34萬人。

78.98%

2016年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農村初中畢業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比例達到78.98%。

圖說成就: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d398n5t6 的頭像
    sed398n5t6

    綠色大桌面

    sed398n5t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